CT_Ng.jpg

黃昭堂(又稱黃有仁,Ng, Yuzin Chiautong,1932年— ),政治及歷史學者,日本的台灣獨立運動的重要領袖之一,「台獨聯盟」的現任主席,2004年2月28日「手護台灣大聯盟」活動的總指揮,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。

家庭背景與早年事蹟

黃昭堂,1932年出生於台灣台南縣漁村的望族,台南一中、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。其父以養殖業為業,在「二二八事件」中曾經擔任過「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」的成員,事後遭情治人員通緝

有一次警察又登門查尋,時年十五歲的黃昭堂與之衝突並遭打罵,在家族支付台南警察首長四十萬元後,此事才得「化解」。

此外,當時很多知名的醫生、作家紛遭中華民國政府拘提綑綁示眾,使他深信「中國人把台灣人當作敵人對待」(引自Geoffroy 1997,140)。

早在二二八事件以前,黃昭堂就注意到國民黨政府設置以來,各方面都在急速的變化。他提到頻仍得偷竊、崩潰的經濟:「在我們沒東西吃的時候,米、糖全 都運往大陸」(引自Geoffroy 1997,140)。此外,黃昭堂也對和他一樣的中學生所受到的抑制,尤其是強迫講「北京話」或加入國民黨,有著相當程度的反感

在日本留學而加入台獨運動的行列

黃昭堂大學畢業後,服了一年半的預官役後,於1958年12 月來到日本,進入東京大學大學院國際關係論碩士課程攻讀。然後,他在1959年就開始從事台灣獨立運動。1960年2月,黃昭堂以黃有仁這個化名,與王育德,及幾位台灣來的留日學生,在東京成立了「台灣青年社」,這也就是今天「台獨聯盟」日本本部的前身

據他自己表示,黃有仁是他已去世之哥哥的名字,為了紀念他的哥哥,他選擇了這個化名當作自己參與台獨運動的名稱。

1964 年,「台灣青年社」改組為「台灣青年會」,黃昭堂擔任了委員長的職務。

1966年, 該會再度改組為「台灣青年獨立聯盟」。四年後的1970年,全世界的台灣獨立運動團體-日本的「台灣青年獨立聯盟」、「全美台灣獨立聯盟」、加拿大「台灣人權委員會」、「歐洲台灣獨立聯盟」以及「台灣自由聯盟」-共同合組了台灣獨立聯盟」,總部設在美國

 該盟成立沒多久,即發生了舉世震驚的黃文雄槍擊蔣經國事件,史稱 「刺蔣案」

關於台獨運動在日本之活動的梗概,黃昭堂曾經這樣表示:遠從台灣青年會時代,聯盟在日本的主要活動是遊行示威與抗議,特別是每年二二八的示威活動。1970年蔣經國訪美途中,經過日本,聯盟準備向當時蔣政權的大使館發動示威,日本政府事先得知消息,強制我們不得在大使館區域遊行示威, 我們即向法院提出控訴,法院還在半夜特別加班,開臨時法庭受理此案件,結果判決外國人可以在大使館區域進行示威活動,因為我們這個行動,也等於是打破了日 本一貫的保守作風。(引自黃英哲 1991,19)

在日期間的相關學術研究

黃昭堂所有的學術研究,幾乎都和台獨運動脫離不了關係。每當有人問起黃昭堂他專門的研究領域,他總是回答:「台灣獨立運動才是我真正的專門」(引自 黃英哲 1991,19)。

這好像也不無道理,黃昭堂在大學的時候讀的是經濟系,後來拿到國際學碩士、社會學博士。然而,他於畢業後在昭和大學所教的,卻是國際政治史和政治學,同時也寫了不少歷史以及國際法 的論文。而不論他從事什麼題目的研究,整個重點似乎都和台灣 ─ 或者是台灣的國際地位 ─ 脫離不了關係

就以他的學位論文而言,他的碩士論文,是以美國政策及台灣海峽中立化為題目。至於他的博士論文,則是以台灣割讓給日本時的「台灣民主國」當作研究題目。基本上,

如果不將單篇論文或論文合輯計算在 內的話,黃昭堂在這段期間比較有系統的著作,以下這三本大概是最重要的:《台灣民主國の研究:台灣獨立運動史の一斷章》(1970)、《台灣の法的地 位》(1976,與彭明敏合著)、以及《台灣總督府》(1981)。剛剛已經提過,這裡所列的第一本書,事實上是黃昭堂博士論文的研究題 目,這本論文在提交出去以後,立刻受到日本學界的肯定,不久後就由東京大學出版會出版,這也是東大出版會首次出版由外國人撰寫的博士論文。這本書幾乎可以算是截至目前為止,關 於台灣民主國這個短命政權品質最好的幾本研究著作之一。不過,該書要一直到1993年,才有中文翻譯版問世。

完成博士論文以後,黃昭堂以英文發表了《Historical and Legal Aspe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aiwan (Formosa)》(1971)這本書,從國際法的觀點來解釋台灣史,是一種在方法論上前人所從來沒有採用過的嚐試。以 這本小書為基礎,黃昭堂又和彭明敏合作,於1976年完成了《台灣の法的地位》這本書,和其博士論文一樣,也同樣由學術地位崇高的東京大學出版會出版。正 是在這本書中,黃昭堂和彭明敏 將台獨運動圈裡面已經談了很久的「台灣國際地位未定論」,予以進一步的系統化和學術化,從國際法 的觀點,論證台灣並不是中國的領土,台灣基本上是台灣人的領土,至少台灣的歸屬至今未定。所以,要決定台灣的將來,必須尊重台灣人的意願。這本書的出版, 對於台灣獨立運動人士在理論論述上和國民黨政權的抗爭,提供了相當程度的合法性基礎。

黃昭堂的第三本台灣史重要著作,是於1981年出版的《台灣總督府》一書。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描寫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的歷史。書出版後,出版社立刻把這本書列入「日本史叢書」而大力推銷,這在日本是一件很難得的事。而他自己則是這樣說明他的史觀:「很少有人站在台灣人的立場來寫台灣史,大部份的人都是站在漢族主義立場來寫台灣史,還有不少的人站在日本人、中國人的立場來寫台灣史。因此,我們的台灣史研究應該建立在『台灣人史觀』上面,換句話說,應站在台灣人立場來解釋過去台灣歷史上發 生的種種事實」(引自黃英哲 1991,20) 。

回台後「新生國家理論」的提出

1990年代台灣完成民主化工程以後,因為被列入黑名單而在日本流亡了三十年以上的黃昭堂,也終於回到自己的故鄉。因應台灣政治局勢的變化,黃昭堂雖然還是堅持台灣獨立 的政治信仰,然而,在相關理論上卻似乎有了一些變化。

在陳水扁於2000年當 選中華民國總統以後,到底「台灣」和「中華民國」的關係是什麼,台灣這塊島嶼的正式名稱應該是什麼,台灣是不是已 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,這些問題,又成為政治立場相異之學者爭論不休的問題。

面對這個問題,黃昭堂在其2003年的新書《台灣新生國家理論:脫出繼承國家理論、分裂國家理論來促成新生國家的誕生》當中,提出所謂的「新生國家理論」,以此來為台獨運動的最終目標,重新刻畫出一個藍圖。

黃昭堂認為,中華民國這個政治體的變遷,大致上可以分成兩大階段:在第一個階段,中華民國 = 中國(1912年-1949年, 計38年);在第二個階段,中華民國實際上的有效統治範圍只及於台灣(1949年以後)。而第二個階段,又可以再分成三個次階段:「中華民國」時期 (1949年-1991年)、「中華民國(台灣)」時期(1991年-2000年)、以及「台灣中華民國」時期(2000年以 後)。

黃昭堂的基本論點在於,自「中華民國」時代的末期,台灣已經開始試行自由化和民主化,並於「中華民國(台灣)」時代付諸實現。「中華民國(台灣)」時代的末期,就開始醞釀轉變為「台灣中華民國」時 期,遂成為今日的「台灣中華民國的基礎」。

但是,這基本上所採用的還是「繼承國家理論」,是將台灣視為「中華民國」的延續。黃昭堂認為,「繼承國家理論」對台灣有害,國民黨某些學者所倡議過的「分裂國家理論」,對台灣的前途也沒有幫助。

因此,他主張台灣政府應當 儘快採行所謂的「新生國家理論」,在國際上重新發聲,或者透過立法院的決議,宣佈「新生國家台灣」的成立;或者召開制憲會議,制定台灣國憲法;或者以台灣的名稱申請加入聯合國。最重要的是,執政者必須強調「台灣中華民國+中國」 ,台灣是一個新生國家。

黃昭堂認為,就國際法的觀點來看,目前世界上多數的既存國家,都是在二十世紀中以這種原則成立的。在進入二十世紀當時,獨立國家的數目是37 國,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則增加到66國。然而,到了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年, 全世界已經有191個國家了,若包括「台灣中華民國」的話,數目就達到192個。於是,黃昭堂(2002d,40)力倡「繼承國家理論也罷,分裂國家理論 也罷,都已成為過去的遺物」,因此,「台灣必須拋出新生國家理論」(2002d,41)。

2004年的2月28日,黃昭堂擔任總指揮的「手護台灣大聯盟」,成功聚集了兩百萬的台灣人,手牽著手,從台灣島的北端一直牽到南端,連成了一個長達五百公里的人鏈, 也為競選連任之陳水扁後來的勝利,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。

2bb0cb7a.jpg黃昭堂:台灣中華民國+中國

(從維基百科和youtube轉載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IWANGO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